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防猝死,要远离不良生活方式

时间:09-21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139

防猝死,要远离不良生活方式

近年来,青年人猝死的消息屡见报端。在对生命无限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猝死的频频发生?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邢浩然等就猝死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指出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疾病,青年人群猝死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1长期慢性疲劳、运动等是猝死的诱因猝死,指潜在疾病快速进展或者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死亡,在我国定义为症状发作24小时内出现的死亡。资料显示,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以及亲属猝死家族史均是猝死的危险因素。但作者指出,青年人群猝死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猝死的诱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过度劳累、精神刺激、饱餐、饮酒、大量吸烟以及寒冷等。长期慢性疲劳以及精神处于应激状态,是无明确既往病史青年人猝死的重要诱因。运动是猝死的重要诱因,39~59岁男性以及非体力劳动者是运动诱发猝死的高发人群,且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低,远期预后差。猝死往往会发生在看起来比较健康的人群中。近期,《柳叶刀》心脏猝死相关委员会,汇聚30位国际专家发表了降低全球心脏猝死负担的多学科行动倡议。文章称,尽管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最高,但从绝对人数来看,这些人反而属于少数。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也发现,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为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评分中的低中危风险人群。2猝死常发生在清晨、冬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猝死的发生?猝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可分为心源性猝死与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作者指出,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疾病,约占患者总数的50%以上。此外,不同年龄段猝死患者疾病构成有差异,青年患者猝死原因中,心律失常和心肌病为主要原因;而随着年龄增加,冠心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比例上升。非心源性猝死是指由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者其他系统原发疾病导致的死亡。近年来,青年人猝死的发生率升高,不良生活方式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应该防范猝死?阐述指出,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且猝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及昼夜节律特征,可能与人体内在节律以及包括气候条件在内的气候原因相关。有研究显示,清晨、周一、冬季猝死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还有研究显示,寒潮与猝死风险增加有关。与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年冠心病猝死患者具有无明确病史、无前驱症状以及发作迅速的特点,相对于有既往病史及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的风险预警更加困难。降低全球心脏猝死负担的多学科行动倡议指出,约一半的心脏猝死患者在事件发生前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报告心脏骤停前的警示症状。大多数人不会呼叫救护车,呼叫急救系统的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因此,在心脏猝死发生前的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内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并立即采取手段是有效的措施。3防猝死有两个关键环节:预防和复苏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远离猝死?猝死的防治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危险分层以及完善救治体系环节进行干预,提升救治水平。北京安贞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除了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外,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青年人群猝死危险因素呈现出以慢性疲劳、心理应激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的特点,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与应激,定期体检,根据健康状况控制运动强度,减少青年人群猝死的发生。降低全球心脏猝死负担的多学科行动倡议也指出,有效解决心脏猝死有两个关键环节:预防和复苏。对于预防,一方面,需要针对有潜在结构性心脏病或心电疾病的患者防范心律失常。另一方面应关注心血病的零级预防,这有助于降低人群水平的心脏猝死发生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曾指出,中国应以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体系为抓手,构建以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特征的“零级预防”体系。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实施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生为目标的“零级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心脏猝死的潜在可改变的因素。对“零级预防”的重视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在年轻时测量血压、体重指数和关注吸烟状况,从长远来看可能会降低心血管风险。对于青年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猝死至关重要。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健康生活8要素”指出,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保持健康8要素对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记者 || 董超编辑 || 颜红波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