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华厦眼科的往事与现实
斑马消费 沈庹在维护资本市场信心的关键时期,监管层对不法行为重拳出击,又有人失去自由了。12月7日,华厦眼科(301267.SZ)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苏庆灿,因个人原因被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当日,华厦眼科股价大跌11.84%,报收34.25元/股,创下2022年11月7日上市以来的新低,一天内40亿元市值灰飞烟灭。不过,公司最新市值仍高达287.70亿元,苏庆灿持有55.98%股权,身家超过160亿元。苏庆灿的华厦眼科,崛起于20年前。当时,朝聚眼科、何氏眼科(301103.SZ)、爱尔眼科先后创立,爱尔眼科甚至已经开启连锁化,布局全国市场。眼科医疗的资本画卷,正徐徐展开。莆田人苏庆灿,毕业后在外贸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从事建筑模板以及鞋子衣服的外贸生意。直到2003年,身为莆田人的医疗基因觉醒。当年,苏庆灿通过改制,拿下厦门眼科中心的控制权。当时的转让价格为1708万元,还不到其无形资产评估值的一半。厦门眼科中心成立于1997年,多年由“福建眼科第一刀”之称的洪荣照领衔,是当地公认的效益最好的公立医院之一。改制次年,厦门眼科中心成为厦门市首家三甲医院。2006年,厦门眼科中心和厦门大学合作,该中心也成了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改制过程疑点重重,《南方周末》等媒体刊发《厦门眼科中心:一家莆田系医院的成长史》、《被贱卖的三甲医院:厦门眼科中心改制内幕》等数篇重磅报道,质疑出售的必要性、流程的合规性、价格的公允性等方方面面。后来,华厦眼科冲击A股IPO,深交所的数轮问询中,改制问题一直是重点之一。苏庆灿实现对厦门眼科中心的控制后,该机构的经营性质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之间切换数次,被质疑为方便定向拿地。可见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不过,对于市场的种种质疑,苏庆灿与华厦眼科从未公开直接回应,一直坚持闷声发财的准则。中国民营眼科江湖30余年,崛起了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光正眼科(002524.SZ)等众多公司。它们的故事,都大同小异。通过对公立眼科医院或公立医院的眼科部门进行改制而进入市场,以此为基础推动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以连锁模式开启全国化扩张。毕竟,中国14亿人,有大约7亿人近视、3亿人干眼症、1.6亿人白内障,三大患者人群撑起了眼科医疗市场的千亿规模,于是才有了“金眼科,银外科,开着宝马口腔科……”的段子。在爱尔眼科(300015.SZ)以“眼科茅”的身份在A股市场叱咤风云十年后,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于2020年集体向A股IPO发起冲击。然而,从当时交出的成绩单来看,眼科医院老二华厦眼科的连锁复制并不算太成功。当时,公司旗下有50多家医院中30多家亏损,其中还包括一些经营好几年的分院。整个华厦眼科的业绩,全靠三甲医院厦门眼科中心支撑。可以说,没有当年改制的厦门眼科中心,就没有现在的华厦眼科。直到现在,公司业绩对厦门眼科中心的依赖,有所减弱但从未消失。再加上上市之前华厦眼科较为严重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行政处罚甚至是骗保行为,成为公司IPO受阻中仅次于改制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三大眼科拟上市公司中,华厦眼科最早完成首发过会,却最后一个挂牌上市,这中间足足等了17个月。上市之后,大家的动作依然大同小异,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借助IPO募资等资源,开启业务扩张。只不过,原本割据分立的眼科江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巨头们开始互相侵轧。上市前后,华厦眼科资本运作频繁,卖出部分业绩表现不佳的医院;并于2021年及2022年,新设、增资及收购数家业绩表现较好的眼科医院,优化了整体业绩表现。截至2023年6月底,华厦眼科在全国18个省和直辖市的49个城市,开设了57家眼科专科医院和52家视光中心。与2021年4月底相比,眼科医院只增加了5家,视光中心增加了28家。即便华厦眼科仍然是行业老二,市场地位却并不稳固。2023年前三季度,受眼科市场需求回归影响,华厦眼科业绩回升。公司收入31.03亿元,同比增长22.98%,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40.17%。这份业绩,放在A股眼科板块,并不算亮眼。规模及盈利能力远不及爱尔眼科,眼科老大规模超过160亿元、净利率接近20%,而华厦眼科净利率为17.95%;增长性不如普瑞眼科(301239.SZ),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收入、利润分别为21.66亿元、3.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19%和237.48%。接下来,眼科医院们的常规核心业务,屈光和白内障,业务逐渐进入平稳期,存量市场下集中度的提升必将引发更激烈的内卷式竞争。眼科市场的增量,可能还得靠视光业务。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华厦眼科能否保住自己行业老二的位子?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