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基础教育到底怎么样?
长期以来,由于长沙“四大名校”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雅礼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极强的影响力,使得在全国范围内湖南都被誉为基础教育的强省。但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被“四大名校”的光环所迷惑了,实际上湖南的基础教育仍然有很多薄弱环节,湖南的基础教育并不发达。据所了解,我老家的县,已经连续15年没有产生过一名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考生了,甚至连考上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C9高校的学生都没有产生。以2023年高考发布的内部喜报来看,我老家所在的县一中,考得最好的一名考生是考上了中南大学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其他上了喜报榜单的大多是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的考生。据我所知,这种情况不只在我老家的县,在湖南其他大部分地市州也是如此。除了长沙“四大名校”之外,湖南地市州里能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少之又少,只有少数几所在市里的市直中学能够考出几个,如果是县级中学,只有常德石门县、常德临澧县、湘潭湘潭县、张家界桑植县等少数几个县的县级中学能够产生几名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由此可见,单论考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而言,湖南的基础教育实质上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只不过有长沙“四大名校”的光环,使得外界认为湖南基础教育很发达。最让人忧伤的是,这次回老家过年,得知老家不少中小学校,除了语文课之外,其他课程仍然用方言上课。在我读书时,我十分清晰地记得,老师们连语文课都是讲方言。用方言上课虽然便利于老师讲解,但是对学生的成长却有一些不利,这是导致今后普通话不标准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用方言上课,反映出外地老师来任教的比较少,引进的人才也不多,大多数老师仍是以本地为主。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实质性问题就是思维不解放,仍然以老思维、老思想来招聘师资,而且都是招聘本地师资。从人际关系层面来讲,招聘本地师资有很多弊端,难以招聘到优质的师资。既然没有优质师资,那如何培养出优秀学生?显然不可能。前段时间与曾经的中学老师聊天时得知,现在本地任教的部分老师,甚至是单招考上专科之后,毕业之时,考取教师资格证来任教的,连科班出身都谈不上。我相信这种情况肯定不是个例,在湖南省其他市州也有可能存在。当这种情况广泛存在的时候,说明基础教育的基础不够牢固,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石不稳固,是难以支撑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在我看来,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湖南基础教育在全国的地位,就要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到湖南各市州,而不是只仅仅局限于省会长沙,更不能仅仅局限于长沙“四大名校”。毕竟一个人的富裕不算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教育放大见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